本帖最后由 羲和舞 于 2014-9-26 20:55 编辑
写 信 周村 徐铭强 读书的时候,见到诸如“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的佳句,总觉得写信是一种很静美很缱绻的情感表达方式。明月当空,青灯黄卷,茗茶飘香,纸短情长,把或浓或淡的思绪与挂牵,一纸一笔勾画出来,写信时的意境实在令人沉醉。 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一位美丽的女同学写来的,很娟秀的笔迹,托我从当地买一些物品给她。虽然是小事一桩,却有着一份初次见信的欣喜和激动。那一刻,心里面便氤氲着古人写信的感觉,很认真地端坐桌前,努力用最好地书写,发挥有限的文采,写出了平生第一封信,然后快乐地翘首以待。 没在意的,是那些不在一处却能见面的朋友的信件。想到会常相聚,故写出去的信件往往敷衍,流于空谈。纵然下笔千言,却总不及见面时一句知心的热话,于是不曾留存或随手扔掉的占多。 当然有些信是需要珍存的,如我与爱人的两地书。恋爱的时节,我们分隔两地,鸿雁往来。思念一旦游走于字里行间,就有了别样的情调。密密麻麻的文字,被一支笔颇具匠心的排列组合,每个词句都似乎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弥散着彼此熟悉的味道。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的卿卿我我,都被贴上了邮票,化成了上百封情书,还被小心翼翼地装进精致的锦盒中,那些甜蜜醉人的情话,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发酵。 可能很少人能像我一样,一年之中能写上千封长长短短的信。因为工作后爱上了收藏,交流的藏友达到几百位,当真是过足了写信瘾。二十年过去了,光收到的信件就多达几万枚。写信亦成为负担,不知从何时起,那种很享受的书写感觉渐渐不复存在,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尤其是腰带别上手机,网上开了博客,加了腾讯QQ后,大家交流的方式得到便捷与提速,我竟然懒得连一封手写信也不想写了,甚至都有些提笔忘字的症状了。 于是,最出糗的写信经历发生了。今年偶然的机遇,参加了一个“大手拉小手”的活动,一位临沂的小学生成为我的“小手”。从未见面的她很早就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为能时刻想起回信,我还特意把信放进随身包里,准备随时写信。谁知,这一拖就是2个月,并不是忘记了,而是都被琐事占用了时间。 结果,在一次现场活动中,我俩竟然先见面了,而我的信仍未写出。当时我坐在主席台,当着一礼堂听众的面,童言无忌的“小手”略有怨言地汇报了和我的通信情况,着实令我汗颜!我猛然惊醒,原来是我辜负了这位女孩一片殷切的期待!特别是说到我是她第一个用手写书信交流的人时,使我想起了当初写信的情景。唉,我后悔至极!归后,立马毕恭毕敬地修书一封,邮寄给那位可爱的“小手”。 生活在当下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不只是我浮躁,谁还有心思安静下来手写一封情意绵绵或者循循善诱的信呢?手写信的美好,还不是活在记忆里的东西,其简单易行,亲切自然,仍须提倡。可惜地是,竟然已被社会上很多人漠视了! 我感谢那位名叫君如的小学女生,她促使我寻回了曾经久违的感觉,让我对写信的感悟有了升华!信者,诚也!希望身边的人,都来手写一封原汁原味的信吧!
作者简介:徐铭强(笔名羲和舞、金石),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周村区第二届商埠研究会会员。曾在《淄博晚报》、《淄博财经新报》上发表散文、小小说、短评数篇。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恒通路899号 山东俊丰实业有限公司 徐铭强
邮编:255300
电话:1356165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