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045|回复: 4

在上海,探访鲁迅先生故居——上海印象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05: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7-12-14 12:16 编辑

      去上海鲁迅故居,时值周五。在这里,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只开放两个小时,上午、下午各一个小时,主要是出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因。乘地铁,问路,一路寻访,到的时候大约下午2点半。在上海鲁迅故居的隔壁管理处,等候了半个小时,期间我与一对中年夫妻闲聊,其中气质高雅的女士是山东老乡。他们多次来过淄博,对淄博的刻瓷艺术印象深刻、非常推崇。三点钟终于到了,兴冲冲购票后,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鲁迅故居门前。
     工作人员打开铁门的一刹那,开启了一段81年前的记忆,我们七、八位参观者脸上都露出了期盼已久的笑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被孙女搀扶着,笑的最开心,想必一定也是鲁迅著作的忠实“粉丝”。讲解员是一位高个苗条的美女,是在校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来解说的,看来即使在新时代,鲁迅先生著作的影响力还是经久不衰的。据相关统计,鲁迅先生的著作被选入中学课本,最高数为25篇,最低时也在13篇之上,这是前无古人的记录,后人也难以打破这一纪录。从建国至今,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
     一楼是客厅,有极为普通的桌椅和书柜,解说员讲解中有一张书桌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是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在去江西时,寄存在鲁迅家里的,去江西后不久,瞿秋白就牺牲了,因此成了无法归还的遗物。其实在鲁迅故居不远处,就是瞿秋白故居,为什么不归还原主呢?我想其一是瞿秋白牺牲了,无法归还;其二是新中国成立前,瞿秋白故居还没有设立吧?其三是留在鲁迅故居更有意义,他见证了鲁迅与瞿秋白、冯雪峰等革命作家的深厚友谊,也隐约证明了鲁迅先生思想意识中的“红色”。他在上海组织成立了著名的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作家旗手,也因此屡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及反动作家的围攻和迫害。鲁迅先生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也影响着一大批作家,例如已故著名文艺理论家冯学峰曾经写道:忍耐是不屈,愤怒是神圣,顽强简直是天性!这样话语是否有着鲁迅精神的风骨?一楼还有一幅画,据说是当时日本友人送给鲁迅的。当时的虹口是租界,有大量的日本侨民,其中也有一些鲁迅好友,如开书店的内山完造等日本友人。我在中学时学过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笔犀利无比,简直就是投枪,批驳的对象是梁实秋,据说鲁迅这篇奇文发表后,此人的论战言论就“销声匿迹”了。还有一个叫苏雪林的女作家,当时笔名叫绿绮,文噪一时,在鲁迅生前,她似乎是崇拜者,但在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仅仅过了一个月,她就竖起了反对鲁迅先生的大旗,一生写了无数攻击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她对鲁迅的恶劣评价,就连当年与鲁迅政见不同的胡适先生也看不下去了,曾当面对她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主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先生在这里彻底否认了苏雪林那种粗暴卑劣的做法,在一定地程度上维护了鲁迅。世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极高的,其中最著名的评价是毛主席说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样的公正评价,才是得到最广泛拥护和认同的评价。
      二楼是鲁迅先生的卧室,里面布置的整洁而且简陋,难以想象这就是一代文豪居住的地方,但就是这样的地方,陪伴和见证了鲁迅先生在上海最后十年,也是创作成就超过前20年的人生最后历程。鲁迅先生在这个故居生活了三年多,大约是在上海十年的三分之一。先生的夫人叫许广平,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已故许广平女士与先生相识相恋于她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许广平女士是当时的才女加学生领袖,作为任课老师的鲁迅先生曾写下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纪念被段祺瑞执政府残忍杀害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女学生刘和珍。许广平女士出于对先生人品和才华的仰慕,而追随先生,相爱相知于广州;1927年与鲁迅先生来到上海,结婚并生下独子周海婴,用深情的陪伴与先生生活了十年。大家很多人都读过《两地书》,对这十年生活有真实的记载,透射出为了理想和正义,一种放弃对物欲追求的大义凛然,一种至诚至纯的浪漫情怀。1934年底,在他们相识十周年之际,鲁迅向许广平赠画并题诗一首,热情讴歌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生活,也是对许广平最由衷的赞美:十年携手共艰危,相濡以沫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段婚姻,在今人的看法中,似乎是时下流行的师生恋、中年恋、黄昏恋;但是在当时其实并不浪漫,相反生活还是过得很清苦的,从一个角度看,是许广平女士在很大程度上,用默默付出和精神力量,助力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文艺创作上的成就。从这层意义上讲,对许广平女士的贡献和付出应该是高度评价的。参观鲁迅故居,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年轻时的许广平女士十分美丽的,而在八、九十年代《两地书》以及《鲁迅选集》中的照片是极普通的家庭妇女照片,也许这样的深意是更加维护鲁迅先生的“高大全”形象的考虑吧。
       三楼是鲁迅之子周海婴居住的卧室,旁边的房间据说是为当时的左联青年作家们准备的休息室,鲁迅曾经在这里掩护过瞿秋白、陈赓、冯雪峰等革命者和进步作家,也是在这里鲁迅先生夜不成寐,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深切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五位左联作家胡也频、柔石、尹夫、冯铿、李伟森,文中有这样的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其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堪称名言名句,只有真正文坛斗士和革命旗手,才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呐喊。周海婴先生一生崇仰父亲,视父亲为文化精神的“珠峰”,为传承鲁迅精神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后来,他的儿子鲁迅的孙子到了台湾,与一富商女儿成婚,一时成为轰动新闻,因为鲁迅是国人心中的文化之神,容不得半点亵渎,一时难以接受。随着时代的进步,当鲁迅先生走下“神坛”,还原到一位治学严谨、疾恶如仇又不失温暖宽厚、爱妻怜子的形象之后,例如先生的名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今世人对这样的事情也理性认识了,逐渐看开了、看淡了。
      当我们参观完时,又一批新的鲁迅“粉丝”来到先生故居参观。在故居门前,我在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字的“鲁迅故居”牌匾旁留影,此时望着这座三层楼,感念丛生,新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鲁迅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六次提到鲁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至今仍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精神引领者,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该奖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4年评选一次鲁迅文学奖大奖,至今已经评选六届。也许,在今后,我们淄博籍的作家也会榜上有名,为新时代的盛世华年倾情讴歌,为家乡文艺的繁荣发展增光添彩。
       记住了,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上海虹桥区山阴路132弄9号居住过,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在这里,曾经在30年代,有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把一篇篇犀利的檄文写出并发表,这里是维护正义的进步作家“大本营”和“战斗堡垒”。如今激烈论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鲁迅先生对改变一个旧时代建设一个新时代,为民族复兴、为民生请命、为正义立言的呐喊,至今仍振耳发聩、激昂人心。




1.jpg
2.jpg
3.jpg
5.jpg
微信图片_20171203122604.jpg
微信图片_201712031227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05: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7-12-3 19:00 编辑

从上海回来近二十天了,一直在努力,终于写出来了这篇文字,作为“上海印象”的第一篇,敬请文友们评点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07: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樵夫老师美文,跟着不出门就探访了一次鲁迅故居,笔锋严密,措辞严谨,移步换回忆,换情,写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甘苦,其横眉冷对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不乏温暖的提携。读到这样文字真是清晨的美事。看着樵夫老师的文字,令我想起鲁迅先生背后的那个人:朱安。一个人,陪伴着一位老者,孤苦伶仃四十多载,几乎是无人怜惜,晚年甚至只能喝萝卜汤度日,还守着鲁迅先生的藏书,称鲁迅先生为大先生,称许广平为徐先生,说他们对她都很好。或许鲁迅先生没有负天下人,却独独辜负了所娶的夫人。最终又讲母亲赠与了母亲,坟墓和鲁迅先生的母亲靠近,想在死后与丈夫同在也无法实现。还想到一个人萧红,鲁迅先生对一个陌生的写作者的关注远远胜过了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08: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探寻者的脚步,即使足不出户,也有一次温然美好的行程……
欣赏美文  问好李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0: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止于水 发表于 2017-12-3 07:22
拜读樵夫老师美文,跟着不出门就探访了一次鲁迅故居,笔锋严密,措辞严谨,移步换回忆,换情,写出了鲁迅先 ...


谢谢这么用心的回帖支持!鲁迅先生是人不是神,已经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他背后的朱安和他的母亲,我关注到了,只是在本篇中有意回避了一下。这次去上海还参观了虹口区鲁迅公园中的鲁迅纪念馆和拜谒了鲁迅墓,计划能够写出三篇,甚至四篇,因在写的过程有些内容有所忐忑,所以先写了参观鲁迅故居,然后再写其他的片段,萧红与鲁迅的故事,我想了许久,也许单独写更好一些。特别是鲁迅墓已经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不论是鲁迅母亲、原配朱安、学生兼夫人许广平、或是他儿子周海婴都没有资格与其合葬,甚至葬在旁边也无可能。萧红死前的愿望就是与鲁迅葬在一起,这也是无法实现的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0: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静心明 发表于 2017-12-3 08:24
跟随探寻者的脚步,即使足不出户,也有一次温然美好的行程……
欣赏美文  问好李老师!

谢谢黄老师回帖支持!这次去上海是一次计划外的出行,到上海参观三鲁(鲁迅纪念馆、鲁迅墓、鲁迅故居)也是意外之喜。在复旦学习,只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我去了这里,认为不虚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1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7-12-3 10:51
谢谢这么用心的回帖支持!鲁迅先生是人不是神,已经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他背后的朱安和他的母亲,我关注 ...

期待精彩。老人振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1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7-12-3 10:57
谢谢黄老师回帖支持!这次去上海是一次计划外的出行,到上海参观三鲁(鲁迅纪念馆、鲁迅墓、鲁迅故居)也 ...

太幸福了,在复旦大学学习。这样的机会我也想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7-12-3 17:22 编辑
云止于水 发表于 2017-12-3 11:35
太幸福了,在复旦大学学习。这样的机会我也想有啊

在复旦大学学习了四天,看了复旦校园,还去了上海外滩,这些似乎写出来并不难,但是要写的有点意思,就有点犹豫和踌躇了。个人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作有点追求还是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3 14: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我去上海的时候没遇到鲁迅故居开放日很是遗憾,如今读樵夫老师的文字弥补了这些遗憾。感谢这自然舒展的文字素描!鲁迅故居,我在樵夫老师的文字里与你相见,欢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