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935|回复: 0

中庸说的到底是啥?(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九大报告对此明确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十九大报告给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指明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九大报告给哲学社会人文科学和文化、文艺发展确立的基本指导原则。
笔者的研究正是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指导思想下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要知道孔子的“中庸”究竟讲的是什么,就必须要知道孔子为什么会想到创造“中庸”这个词来表达自己所总结出来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而要知道孔子为什么会想到用“中庸”来表示,就必须要首先搞清楚:在孔子时代,庸,指的是什么?
《辞海》对“庸”的解释为:①平常;经常。见“庸言”,“庸行”,引申为凡庸,不高明;②功劳;③任用,见“登庸”①;④通佣;⑤唐代的一种赋役法;⑥通“镛”,大钟。《诗经•商颂•那》“庸鼓有斁”;⑦通“墉”,城。《诗经•大雅•崧高》以作尔庸;⑧犹“乃”,于是。《书•益稷》帝庸作歌;⑨须,用,多用于否定,如应无庸议,无庸讳言;⑩或许,大概。《左传•昭公五年》今此行也,其庸有极志;⑾岂,难道;⑿古国名;⒀姓。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意思都不能让我们明白“中庸”讲的是什么。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庸”的解释为:“庸,乐器。”但是,很意外地,徐中舒先生并没有说明出处和根据,这在《甲骨文字典》中是也非常罕见的特例,笔者猜测,这或许是徐先生出于对文字的职业敏感所做的直觉的解释吧?笔者经过对《诗经》、《尚书》、《周礼》、《周易》、《乐》、《春秋》等的研究,于2016年发表了论文《“庸器”探源》详细解释了对于“庸器”的分析推理过程,(因为过于专业,又多文言文,在此不作详说,大家可百度,当时的论文有点瑕疵,现一并校订过来)最终结论是:
在孔子时代及其之前,以及在孔子之后二三百年的时间里,庸,指庸器,是周朝的县鼓、和钟(大师之县和编钟)、玉磬、笙四种乐器的合称,是最高规格的乐器,只有周天子可以使用,而诸侯不可以使用(鲁国国君世代享受周天子待遇可以使用,是例外)。因此,庸,可以指代天子、帝王或诸侯,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引申为最好的、最高的、最高境界。
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在孔子时代,庸,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大家对“中庸”的理解显然是受到了今天的字义解释的严重影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字义变化,其中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文化篡改,笔者将另文撰述。之所以要说明这些,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的真实面目。
十九大报告对此明确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十九大报告给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指明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九大报告给哲学社会人文科学和文化、文艺发展确立的基本指导原则。
笔者的研究正是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指导思想下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要知道孔子的“中庸”究竟讲的是什么,就必须要知道孔子为什么会想到创造“中庸”这个词来表达自己所总结出来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而要知道孔子为什么会想到用“中庸”来表示,就必须要首先搞清楚:在孔子时代,庸,指的是什么?
《辞海》对“庸”的解释为:①平常;经常。见“庸言”,“庸行”,引申为凡庸,不高明;②功劳;③任用,见“登庸”①;④通佣;⑤唐代的一种赋役法;⑥通“镛”,大钟。《诗经•商颂•那》“庸鼓有斁”;⑦通“墉”,城。《诗经•大雅•崧高》以作尔庸;⑧犹“乃”,于是。《书•益稷》帝庸作歌;⑨须,用,多用于否定,如应无庸议,无庸讳言;⑩或许,大概。《左传•昭公五年》今此行也,其庸有极志;⑾岂,难道;⑿古国名;⒀姓。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意思都不能让我们明白“中庸”讲的是什么。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对“庸”的解释为:“庸,乐器。”但是,很意外地,徐中舒先生并没有说明出处和根据,这在《甲骨文字典》中是也非常罕见的特例,笔者猜测,这或许是徐先生出于对文字的职业敏感所做的直觉的解释吧?笔者经过对《诗经》、《尚书》、《周礼》、《周易》、《乐》、《春秋》等的研究,于2016年发表了论文《“庸器”探源》详细解释了对于“庸器”的分析推理过程,(因为过于专业,又多文言文,在此不作详说,大家可百度,当时的论文有点瑕疵,现一并校订过来)最终结论是:
在孔子时代及其之前,以及在孔子之后二三百年的时间里,庸,指庸器,是周朝的县鼓、和钟(大师之县和编钟)、玉磬、笙四种乐器的合称,是最高规格的乐器,只有周天子可以使用,而诸侯不可以使用(鲁国国君世代享受周天子待遇可以使用,是例外)。因此,庸,可以指代天子、帝王或诸侯,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引申为最好的、最高的、最高境界。
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在孔子时代,庸,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大家对“中庸”的理解显然是受到了今天的字义解释的严重影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字义变化,其中涉及到中国文化史上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文化篡改,笔者将另文撰述。之所以要说明这些,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孔子的中庸思想的真实面目。
三、“中庸”一词是怎么在孔子头脑中生成的?
九十七年前,梁漱溟先生说:“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树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讲孔子即是讲空话。”而笔者也正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找到了孔子的心理学模式才发现了孔子中庸思想的真实面目。
经过笔者研究,孔子创造“中庸”这一概念的灵感,来自于他对《诗经》、《尚书》、《周礼》、《周易》、《乐》和春秋史实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感悟,其中最终触发他敏感的神经的,是《尚书•虞书•皋陶谟》。
北京大学1999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是这样的记载的:“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庸,常。自,用也。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礼接之,使有常。”
《尔雅•释诂》把“庸”解释为“常”、“劳”。《康熙字典》则将其出处归于《易•乾卦》中的“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同时又援引《传》“用我五等之礼接之,使有常”来解释《尚书•皋陶谟》里的“自我五礼有庸哉”,认为这两处的“庸”均作“常”解。这和《尚书正义》的解释一致。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源于注疏者不知道“庸”的本意,把“庸”解读为“常”根本无法解释,迫不得已又把“自”解读为“用”,这更是毫无根据。每当先秦古籍中的“庸”出现,学者们就不得不绞尽脑汁、东拉西扯以求解释通顺,这已经成为习惯了。其实,这句话中的“庸”很明显是名词,意思就是“自从我们的五礼制度建立就有了庸啊!”五礼,普遍认为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朝聘之礼,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尚书正义》、《尚书注训》等都是这么解释的。秩,从禾,从轶;禾,指五谷、俸禄,轶,原意是后车超前车,意为“动态排序”。禾与轶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要让干部能上能下——能者上,愚者下”吗?我们知道,诸侯都称“公”。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庸”指帝王、天子、帝位或诸侯。显然,这句话中的“庸”就是指诸侯。意思是:自从我们的五礼制度建立就有了诸侯啊!
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这句话的解读很不准确。我们需要把这句话的标点改动一下,即:“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根据康殷先生的《文字流源浅说》,寅,本为燕,指燕子。燕子在迁徙途中头燕是轮换担任的,结合前文提到的官员动态排序,这里的“寅”解释为“让贤”更为妥贴。而“恭”,解释为“谦恭”更宜。译成现代文就是:上天的动态排序有礼制,自从我们建立了五礼制度就有了庸啊!平等、让贤、协作、谦恭、和睦,这就是中啊!
我们赫然发现,这两句话的末两个字竟然是:“庸哉”  , “中哉”。
                                                庸哉       中哉   ————   庸中————      中庸
前面提到,《诗经》中多处出现“中X”的句式,例如:中心(《国风•桧风•匪风》),中阿,中沚,中陵(《小雅•菁菁者莪》),中乡(《小雅•采芑》),中田(《小雅•谷风之什•信南山》)。这些句子的“中X”表达的都是“X中”的意思。这也许是古人的用词习惯。孔子编纂《诗经》,自然对《诗经》了如指掌。“庸中”,用《诗经》中的习惯表达方式恰恰就是:中庸
可见,“中庸”一词绝不是孔子随随便便凭空捏造出来的,《尚书》中的这句话,给了孔子创造“中庸”这一著名概念的灵感。
然而,仅有这样的灵感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孔子创造“中庸”一词的字面线索,更重要的是,孔子用这个词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搞明白庸器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