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882|回复: 3

踏雪寻梅赵执信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22: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2-11 20:40 编辑

踏雪寻梅赵执信故居
博山  李常萍
赵执信.jpg

去山城公积金处修改手机捆绑,移动的号几年前已不用,而最初留的电话是那个号。不想那号竟重新启用,也是一个女子,冥冥之中,使用同一个号码,也是一种缘分,她每个月都在收着我的短信,后来我打电话给曾经的自己,听说还收到过好多发给我的短信和打去的电话。直到立春后,才起意去办理更改手机捆绑业务,顺便再去探访赵执信故居。

最近频频听到赵执信,其故居只在一次元宵灯会去过,花市灯如昼中,只感觉石路陡峭,需要小心翼翼,那些古朴典雅的红色花灯,每个上面都有一个谜语,很有情致。那时,对这位博山文化名人却不太了解。不想,他原是和蒲松龄、王渔洋一样的文化名人。

昨晚,靠着暖气片泡脚,随手从书架上取过一本散文集《守望与远行》,竟有写赵执信的篇目,作者是杨克和,斯人已去,文字名垂千古,替他守望这个曾经深爱过的世界。以前读过,却早已淡忘,现在读来倍觉亲切,读完之后,就对赵的一生有所了解了。更想去他的故居,凭吊一番。

赵执信少有才名,九岁文章就以奇语惊人。二十五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同时还任《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二十八岁因在佟皇后去世时看《长生殿》获罪,回归博山秋谷。当时,京都有人对赵执信的才华和遭遇发出了"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感叹。后来他再未出仕做官,多年漂泊在外,游历会友,读书为文,即使再度获得可以为官的机会,他也只爱山水了。终老时八十三岁,写下众多诗文。

作为博山人,却不曾用心去读他的文章,甚为惭愧。

立春之后,天气尚寒。前一阵下的雪,还未完全消融,故居前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还堆满了雪,河水从乐桥下流过,并未被冰层覆盖,真希望可以在水中看到游鱼。此际的故居,少有人来,冬寒犹厉,戴好帽子,还觉得风冷峭凌厉。缓步过桥,看到北边赵执信纪念馆管理处,似乎无人,旁边假石嶙峋,写着古拙的两个绿字:因园。东边是赵执信故居的石碑。

正门的迎面是摩崖石刻,写着四个大字:秋谷高风,为赵执信诗集集墨,写的浑然敦厚,大气天成,深绿的字,即使在寒冬,也凛然有生机。两棵高树,若在夏日,定是遮天蔽日,清凉爽洁。南面是石阶,旖旎而上,顺着山势自然而成。台阶上,有花盆未曾搬入房内,盆里的芦荟冻得不成样,不知春日真正降临,还能不能再次返青生长?在北方,室外的花儿,每到寒冬,都是一场生死大劫。落尽叶子的树木,以简净和貌似枯萎,安度寒冬。

从圆形的拱门望进去,亭台楼阁,隔而未隔,有江南园林之美。信步走进去,有潭水冰层覆盖,高高的石碑上四个隶书:饴山谈龙。赵执信晚年号饴山老人,写过《谈龙集》,若不知,单认饴字,也是颇费工夫。看古朴的院落,朝南的房屋西边,冬青朝墙的一面任其生长,一直长到瓦檐下,现在依然青绿,护着一面墙,无时无刻不给人春意。轻轻推开木门,里面的装修竟是现代风格,兰花在高盆中,红木的大桌子,上面的灯是古雅的瓷器。朝南的窗户,幸而不曾改变,外面冬青的影子映在窗户上,影影绰绰,隔窗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推开一扇,窗外的绿色涌进来,是进门前看到的冬青。想在这轩窗之下,无人之境,晨昏读书,不分冬夏,只需一盆炉火,足矣陪伴素心。可惜,古意被破坏,其实保留古迹,就是最大的保护。

随意而行,见曲折回廊,很见景致。沿着木板路而行,看到路尽头,有四个篆刻古字,看似“秋谷防乐”,又觉不通,查阅资料,也未查到,不知其意。回廊花木疏密有致,西边茂竹丛生,绿意盎然,不改其色,竹丛边,竟是一株腊梅,含苞欲放的金黄梅花,在萧瑟之中,明亮安雅,却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态。若能靠近西边,临近河流,疏影横斜水清浅,在月色下该是何等绝妙。

不想跨栏而过,沿路蜿蜒行走,从无护栏处走过去,里面有杏树、桃树、梅树,还有不知名的灌木。看着一树梅花,花下尚有残雪,有踏雪寻梅的意境。花影婆娑,和淡绿的竹子相映成趣,背景是古雅的回廊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寂寞中也含了无限的热闹和欢愉。

这样靠近一棵梅树,细看每一个花苞,心怀欢喜。盛开的梅花零零星星,透明的花瓣,绫绡般,花心是微微的淡绿,清逸的芳香,若有若无。看到花树上有被折下来的梅花,被折花人放在在梅树杆,折花而未带走,何种心意?心疼这花枝,便拿起来细看,这柔弱无骨的花儿,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啊。

不觉间走到一处院落,东是净绿轩,北是深约堂,最初还以为是深红堂,恰似《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怡红快绿。

随意而行。转到了翰林食府,西面是巨大的影壁,是为食府写的一篇“叙”,简约凝练,文采斐然,“一觞一咏,足以骋怀忘俗,筛酒斗茶,聊可羽化成仙,至此临山高水长,沐秋谷高风,能不把盏一醉乎”若有知己在,也可拟把疏狂图一醉了。此处,亭台轩榭,曲水流觞,笼中鸟鸣上下,挂鸟笼的树竟是玉兰,毛茸茸的玉兰花俏立枝头,不日即可开放,令人惊喜万分。池边是一棵高大的石榴树,高处,几朵花红,细看竟是石榴籽爆破,只余皮,成为寒冬的花儿,甚是巧妙。

翰林府以东,顺着山势下来的水管头是一吞吐的龙头,将水引入池中。顺着窄窄的小路,踏着石阶而上,江南园林的韵味渐无,北方的山林野趣映入眼中,亭台在山,整个故居倚封山而建,亭阁下,石桌石凳上,绘着兰花梅竹,古雅可爱。远望整个博山城,高楼林立,开发的很彻底。

顺路而下,不觉间看到“范公祠”,先忧后乐的一代大儒范仲淹,记得从苏州下火车,出站口时远望,一眼见到的就是他的塑像,峨冠博带,俯视众生,关注着黎民百姓的疾苦。因何博山还有他的祠堂?原来范公年少丧父,来博山外祖父家寄居,在封山寺读书。为了纪念他,设此祠。范公祠三个行楷大字写得周正规范,两边是一幅对联:幼读荆山忧乐已识分先后,长居朝堂进退更需论贤愚。在大红灯笼和下面的石碑衬托下,包容万千。堂内设大型范仲淹故事壁画和范公塑像。整个建筑高下相间,随势安排,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给人以古色古香,典雅之感。

范公祠的中心是范泉,四周有石栏为护,在东西栏板上均刻有篆书“范泉”二字。听说以前此处的泉水自底涌出,甘洌清澈,累累若贯珠,忽大忽小,忽聚忽散,满池珠矶,晶莹夺目,与济南的珍珠泉有异地同景之感。近年来已无此景致,令人叹惋。此刻更是冰层晶亮,沉静无声。

步出范公祠,又是一桥,为后乐桥,以北是正在重建修复中的怡园,被圈起来了,里面只有一所古房。从因园到范公祠,到远望重修中的怡园,万千感慨在心底。不觉把手伸入衣袖,取出那枝被人遗落的梅花,灼灼其黄,暗香犹在。
IMG_7474(20180207-204148).jpg
lm.jpg
发表于 2018-2-10 22: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见贤思齐 于 2018-2-10 23:04 编辑

哈哈,我又是第一个抢沙发! 今天终于有缘如愿见到了心中钦佩的女神了。读着萍的文字,倍感亲切。赵执信纪念馆,我常常来。我一直把这里当作我家的后花园,无数次陪女儿在这里读书、赏花、喂鱼、捉蝌蚪、吃桑果。在这里的小亭子里我诵读了《道德经》、《易经》,翻阅《圣经》、《赵执信文集》,看了《中国报告文学2016年卷》等书,还研读这里的碑文。每次来这都有许多收获和感悟。在这里认识了许多文朋师友、文人骚客。也是在这里,通过赵执信的文脉渊源,我有缘认识了这里的馆长李福源老师,是他把我带到了中国文学现场。在中国文学现场,我又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家人。我家对面就是赵执信以前住的三百多年的老房子。现在赵执信纪念馆的地方曾经是赵执信家的后花园。如果有缘,下次约一下我们一起来,我将分享这里我知道的一些故事和人。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0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贤思齐 发表于 2018-2-10 22:57
哈哈,我又是第一个抢沙发! 今天终于有缘如愿见到了心中钦佩的女神了。读着萍的文字,倍感亲切。赵执信 ...

好的,改日一并去,听你讲故事。感谢来读,留下这么长的评论。早安,快乐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09: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李老师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旅游,十分欣赏。问好。

点评

欣赏美文,感受文化内涵,问好老师了  发表于 2018-2-11 1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8-2-11 09:03
跟着李老师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旅游,十分欣赏。问好。

感谢您一直的阅读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6: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8-2-11 09:03
跟着李老师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旅游,十分欣赏。问好。

感谢您对鼓励,问候,新年快乐!

点评

叙述很细致,很想去看看!  发表于 2018-3-2 2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