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流浪流浪去 于 2014-9-14 08:23 编辑
散文:看电影
高青/张兆成
3月21日,县电视台和县残联领导来访时,让以“施四方”无臂老总李宗强为原型,写个微电影剧本。欣然应允。
第二晚,邻村老吴又来我门口,开始一年一度的电影下乡放映。
连续5年,从3月到9月,每月每村一场电影,是五十余岁的老吴应聘的新职务。今年来,向我夸耀自制的车棚子,和更新的价值4万元的新放映机。能显示播放时间,不用时时看手机。
我很是为他高兴,同时又为来看电影的人,寥寥无几,而不知道说啥好?
常是看不到一半时间,几个不多的孩子和老人就走了,只剩下老吴和我。而老吴每次放的电影,我电脑上都能搜到。陪着老吴看电影,一是不让他太难堪;二是他去支书家盖章时,怕让偶尔蹿过的孩子戳坏机子,三是完事好帮他折叠电影布,打发他走后,我才回家。
别人也说,老吴到他村里放电影时,各户里去叫人。
这次他放的是《截杀先锋》。虽是爱国主义的,离人们今天的生活很远,天气还有点料峭。我腿有点疼,来了家,外面就只剩老吴一个人,自放自看!
想想过去,城里乡下,看电影总是一件叫人激动,和高兴得不得了的事啊!十几岁时还是生产队,文化生活缺乏,偶尔一次电影,就是奢侈和最高的盛典及享受了。
电影车消息也散一路,方圆5里地以内的人,都涌到一个村里,看电影。电影布前后,都有人。
初中的学生,会早给邻村同学,占好位子。
会给年轻人,制造一点谈情说爱的浪漫氛围。多年躺在炕上不出门的有病老人,也让孩子,背出来看电影。
烟瘾大,又买不起烟卷的人,明晨早起来到电影散场的地方,捡拾人们扔掉的烟把子抽。
记得有次,邻村放影片《火红的年代》。村里有个老人,有人问他看的啥电影?他说是“彤红的烟袋”。由此,这“彤红的烟袋”,也就成了他的雅号,也就是外名!
听老人说,才有电影时,咱村有个大力士谁谁,几人相约,下去十几里看电影。半路走过一个麦场,大力士腋下夹起个二百斤的碌碡,坐着看完电影,又走几里地,给捎回原地!那个看电影的劲头哟!
想想那时人山人海的电影场子,再看看今天,村里不花钱,省里出钱;老吴从家里吃了饭来,水杯里的水自带的。仍没几个人看。悲哀的同时,又颇感高兴!
家家有电视、电脑,人人有手机,都能看电影,人们没必要,出来挤在一起看了!
简介:60年代出生。爱好文学。短篇小说发在辽河、未央文学、齐风、文学月刊、中篇小说获得盛京文学网文学大赛提名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