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461|回复: 2

望重乡国〖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16: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马平川 于 2019-12-23 22:32 编辑

望重乡国〖原创首发〗
桓台  马玉涛

当我饱蘸真情敲下“望重乡国”四字时,眼前就会浮现一群古建筑的影子。这是老家旧时陈家胡同古院落,它宛若历史岁月中那绵延起伏的乡愁白云,翩翩起舞在我灵魂的蓝天里。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那老家棋盘大街的北侧,曾经伫立着一片明清古建筑群落。在陈家胡同的最南端有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挂有一块鎏金巨匾。书有“望重乡国”四字。沿门楼走进陈家胡同中,一个个巧夺天工的明清大院渐次映入眼帘,令人心生震撼,叹为观止。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后期,从没有见过这块“望重乡国”的牌匾,以及陈家胡同里的四合院落。我是从本村作家陈公云先生的散文集《悠悠乌河情》中得知这一古迹的。书中那篇《围子墙,棋盘街》的美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这样写道:……两扇沉重的楸木大门,每日朝启暮闭,轰然山响,全村为之震动,平添几分威严。大门上方,悬一巨匾,上书“望重乡国”四个鎏金大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门下铺两块巨型青石板,大车小辆,出入畅通。巍峨大气的陈家大门楼,作为全村的一大景点,引人驻足观瞻,心生震撼。十里八乡,独占鳌头……。作家这样对陈家胡同进行精彩细致的抒写,让我大开眼界,至今记忆犹新。

据村史中记载:解放前,村中的陈家胡同,在棋盘北大街的北侧,南北走向。胡同南端是座高大的门楼。几丈高的硬山顶,青砖墙体,灰瓦盖面,飞檐卷脊之上,各种瑞兽依次排列,怒目狰狞,活灵活现。大门门洞十分开阔,进深宽敞。两扇楸木大门,大门上方,悬挂巨匾一块,上书“望重乡国”大字。跨入陈家大门,就进入了一个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院落。笔直宽阔的街道,两旁古树参天,以大街为中轴线,坐落着十多处左右对称、规整有序、气度不凡的四合院,院院相通,院中有院。这是旧时张家桥村的一大景点,常引人驻足观瞻,心生震撼。博得十里八乡民众赞不绝口,啧啧称道。

在村里,常听上年纪的老人家,说起旧时陈家胡同的无限风光,让我对这片古建筑充满了无比敬仰之情。然而陈家胡同里的古建筑,却连同那块巨匾一起毁于文革动乱期间,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规划村民拆房改建中。现在这里的古建筑已所剩无几,再也看不到陈家胡同的半点影子,让人禁不住扼腕叹息,为之心痛不已。

陈家胡同坐拥老家这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俊杰涌现,能人辈出,从胡同中走出了陈氏家族的 “恒泰昌” 大商号,声名远播,享誉省内外。提起“恒泰昌”商号,不能不提到其掌门人---陈懋佩先生。陈懋佩先生是闻名遐迩的乡绅,陈家族谱中记载道:陈懋佩,字鸣玉,民国博兴师范毕业,著名乡绅,曾任教职,乡长,精通并擅长书法,擅写柳体楷书,人称乡梓一支笔。八十年代,先生曾为村中的村碑,以及新建大桥上题写村名“张桥”二字,棱角峻厉,英气逼人,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先生为陈氏“恒泰昌”商号掌门人。先生膝下有四子,长子陈福鸿,次子陈福聚,三子陈福成,四子陈福安。其中三子陈福安曾供职于旧时济南成通纱厂,追随齐鲁大商大儒苗海南先生,叱咤商海,声名远扬。

是先生为陈家胡同赢得了这块“望重乡国”鎏金牌匾。 这块牌匾镌刻了他那善举善为,善行无迹的故事。在民国初年,山东临朐县城等地出现灾荒,致使很多村庄颗粒无收,饿死灾民不计其数,人们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外出乞讨要饭活命,史称临朐大贱年。那年约二百余灾民流入张桥村。先生见此惨状,慈悲为怀,急公好义,倡议本村村民有钱出钱,有粮出粮,自己开仓放粮设立粥棚赈济灾民三月有余。在灾情过后,又筹措路费礼送灾民回乡生活。他的这一慈善义举救了二百余灾民的生命,堪称望重乡国之博大情怀,源远流长在齐鲁大地。就连天津书法四大家之首华世奎先生听说此善义举后,大书“望重乡国”匾额送给陈家优嘉赞谟,一时成为我那四乡八里的美谈。

先生是个古道热肠,善行无迹之人,十分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一九三六年,庄里修缮村东乌河上的老石桥。先生他慷慨解囊,积极倡议,奔走相告,筹措善款,被推举为修桥委员会主持之一。当年张家老石桥在先生以及张庆梓的主持号召下,派陈家胡同里的“恒泰昌”商号的陈懋环,陈懋文二人奔走济南,筹措善款,并不辞艰苦,终筹来青石板材,桥面铸铁护栏及铁栏门,完成石桥修缮工程,功不可没,日月可鉴。先生为村庄经济的发展,乃至十里八乡村民的出行,以及后来解放战争中我军部队辎重、坦克、大炮的通过,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老石桥依然岿然不动,静听悠悠乌河水潺潺。

有一次回老家,听村中老人讲起先生旧事。老人说,在先生那次开仓放粮,设立粥棚赈济灾民后,在村里广受影响传播,村风愈加淳朴善良,民众竞相行善,并以此为荣。民国后期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六年那两次临朐大贱年,村里又涌入进不计其数的落荒逃难的灾民。村中民众争先恐后收留落荒逃难而来的老百姓。接他们回家住,给他们吃穿,帮他们渡过难关。有些受到帮助的灾民们,感恩涕零,还把闺女送给恩人当媳妇。还有那些从临朐贱年送来的媳妇,如今都落地生根在村里。这些当年从临朐贱年过来的村民,他们如今都家业兴旺,生活幸福安康,融入美丽乡村中,当属一段佳话美谈。

古人云:文章德行,望重乡国者,咸为足下首屈一指。在我老家,每当人们谈起这些往事时,总会对先生那望重乡国的善举情怀感动不已。虽然时代的巨轮碾压淹没了陈家胡同,但却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块“望重乡国”的牌匾。这块匾额早已化作绵延起伏的乡愁白云,翩翩起舞蓝天,追随悠悠乌河水,生生世世,流淌不息!


fe2333c089b642f383b1a0650f18d984.jpeg
d0339e2ec75e47728eaff82b8d628db0.jpeg
093fd413b2514526a6616bc7a9126f31.jpeg
00b438abf04544739f1d3cb8fca00275.jpeg
发表于 2019-12-23 2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师追记陈家胡同和《望重乡国》,史海钩沉,融进慈善情怀,读来令人称许。

许是笔误吧,文中有小段落重复,望择机更正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22:2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晴儿麦田晴朗 发表于 2019-12-23 20:51
马老师追记陈家胡同和《望重乡国》,史海钩沉,融进慈善情怀,读来令人称许。

许是笔误吧,文中有小段落 ...

已更正,感谢晴儿老师更正,问候冬安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